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出自南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晚,那噭噭的猿声不断传来;清晨,那蒸腾弥漫的雾气笼罩了山野。
那猿声忽此忽彼,简直弄不清它们的远近;只见那层层山峦,像叠摞在一起一般。
听到那东岭的猿歌,已经够喜欢的了,还想静立久等待,倾听那西岩猿猴的应答声。

注释
石塘濑(lài):指一水激石间形成激流的地方,不详其处。
噭(jiào)噭:猿鸣叫声。
溶溶:云雾弥漫的样子。
重沓(tà):重叠。
欢:喜。
伫(zhù):久立等待。

参考资料:完善

1、 程章灿撰.《南北朝诗选》:商务印书馆,2017.08:第109页
2、 曹鼎著.《齐梁体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02页

创作背景

  这首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于某日夜晚雾中在山野里听到猿猴东唱西应,觉得很有乐趣,于是写下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道京,马晓乐编著.《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第97页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六句,描绘出一幅山雾朦胧,喜听猿鸣的画卷。该诗通过对诗人深夜听猿时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猿时的欢快愉悦之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挚爱之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落笔即写夜猿高唱,山间晨雾弥漫。此处之用语、造句,几乎与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活活夕流驶,嗽嗽夜猿啼”相同,但意境略有差异。沈诗则是“夜”“晨”二字,交互为言,言朝朝暮暮,清猿高唱,山雾弥漫。这开首两句,诗人即以简洁传神的画笔,描绘出猿声阵阵、雾气迷濠的画幅,颇为诱人。

  “不知声远近, 唯见山重沓。”这里的“声”,自是指“噭噭”的猿鸣声

展开阅读全文 ∨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426篇诗文 ► 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