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出自唐代顾况的《

囝,哀闽也。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孩生在闽中这个地方,闽地的官吏得到了他。于是割断了他的阳具。
他成了奴隶当牛做马,使闽吏家金银装满屋。
男孩被剃去头发,用铁圈套在颈上,看待他如同对待低贱的草木。
天道根本就属于无知,让我遭受到如此毒害。
神明也根本属于无知,让他享受着这些福佑。
父亲和儿子告别时说:我真后悔当初要生你。
当你已经出生的时候,别人都劝我不要养你。
我没有听从别人劝告,你果然遭受这些痛苦。
儿子悲痛地与父亲告别,心如被摧裂眼中似泣血。
从此我们将天地隔绝,一直到我们进入黄泉,也不能够再到您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代的闽地(今福建),地主、官僚、富商相勾结,经常掠卖儿童,摧残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变为奴隶。顾况创作这首《囝》,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此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1-662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第二部分透过这一生活现象,揭示出奴隶们的满腔怨愤,第三部分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父子离别时痛不欲生的情景。

  第一部分的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闽方)、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闽吏)以及戕害儿童的方式(绝其阳),极其简练。然后叙述奴隶的痛苦生活。诗人没有列举具体生活事例,而只是并列摆出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奴隶为主人“致金满屋”,本应受到较好的待遇,然而却被视如草木,受到非人待遇。金,极言其贵;草木,极言其贱。一贵与一贱,两相比照,揭露奴隶所受待遇的不合理,写出了奴隶生活的不堪忍受。

  第二部分,诗人将笔

展开阅读全文 ∨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238篇诗文 ► 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