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陆游〔宋代〕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7月16日夜晚,长安南山头,诗人登高远望,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唐六典》说:“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陆游《辛丑正月三日雪》诗自注:“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待平安火至”。又《感旧》自注:“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春天,当时陆游四十八岁,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长安城南的南山是秦岭的主峰。陆游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陆游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仲联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简析

  这首词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溢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词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456篇诗文 ► 70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晏殊 晏殊〔宋代〕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