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过淇县

查慎行 查慎行〔清代〕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
淇(qí)县:今属河南,淇水流经此地。
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
汤(shāng)汤:大水急流貌。
朝涉河:在淇县南。
淇园:在淇县西北。产竹。

参考资料:完善

1、 成志伟.中国古代诗歌精华.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420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回北京途经河南淇县所作。诗人于拂晓朦胧中登上高登桥,时值仲春,景色清艳迷人,诗情油然,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成志伟.中国古代诗歌精华.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420
2、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

展开阅读全文 ∨
查慎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99篇诗文 ► 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卖花声·立春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兴

袁枚 袁枚〔清代〕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秣陵怀古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