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明山记游八十韵

孙应时 孙应时〔宋代〕

平生抱遐尚,抚剑远行游。
迹谢声利牵,心与岩壑谋。
东征泛沧海,南惊逾丹丘。
西登峨峨啸,北望关陇愁。
匡庐挽归辔,名字横九州。
出门宛在眼,欲往辄不酬。
人事具好乖,山灵岂吾分。
忽近益可笑,投老空自尤。
兹辰下芳香,会心得良俦。
赢良幸易足,决策遂所求。
中宵雨声断,逗晓霁色浮。
天容极莹净,风气正和柔。
瘦筇挟篮舆,野服兼轻裘。
遥遥指林麓,欣欣听溪流。
试屐请贤岭,弭盖白水湫。
飞湍响淙潺,怪松韵萧飕。
艰然小羊额,喘若料虎头。
甓石访岁期,负樵歌道周。
百折快一眺,千里森双眸。
峰峦何绵聊,脉络相缠缪。
化钧妙融结,神工巧雕锼。
长风动溟渤,洪涛簸瀛洲。
居鳌出贔屭,游龙绕蚴醪。
鲸鹏恣摩汤,虫鱼纷叠稠。
万怪各起伏,千帆递行留。
或坦若几席,或峨若冠旒。
或排若剑戟,或剡若戈矛。
或舞若鸾凤,或骤若骅骝。
或若戏狻猊,或若斩貔貅。
俨然开明堂,玉帛朝诸侯。
赫然会岐阳,长围方大块。
鏖战临工平,坚壁持鸿沟。
广野列车骑,中军严旆斿。
开譬洪茫茫,变化久悠悠。
愕眙不得语,形容那可侔。
仙树四十围,蟠根几千秋。
老干枯不死,新荣翠相樛。
飚驭定来止,桑田行验不。
遗迹信所闻,轻举当何由。
东财径崇冈,左右罗平畴。
人家散鸡犬,村坞来羊牛。
官片毕薪炭,春事动耝耰。
土腻少沙石,气寒无麦麰。
荒蹊夹桃李,密荫间梧楸。
是中可避世,何劳更乘桴。
骈岩下苍峭,别岫争崒崷。
熟知一刹胜,逝肯中道休。
杖锡毁巉绝,雪窦仍阻修。
停云朝漠漠,刚风书飂飂。
盘磴度方桥,广宇连飞楼。
珠玑错藻绣,金碧照彤髹。
撞钟食千指,鸣板灯百篝。
真成天上居,不涉人间忧。
周遭富佳致,徜徉得穷搜。
妙峰远色凑,锦镜波光浏。
两溪来活活,千丈落漉漉。
深瀑摽随凫,空潭隐灵虬。
倒窥凛欲眩,俯掬清敢漱。
涧草高下积,岩花零乱抽。
挂壁邮猱捷,食芩闻鹿呦。
日长转睍睆,雾暗啼钩辀。
修生奏琴瑟,细溜锵琳璆。
占晴喜哢鹊,畏雨愁呼鸠。
何妨共斋钵,且复荐茶瓯。
老僧颇好事,幅画肯见投。
随意宿山房,无眠听更筹。
念昔身万里,及此天一陬。
登临世界阔,挽仰戏月遒。
荣辱两蜗角,聚散一海沤。
尘鞅自束缚,名场相敌雠。
不念猿鹤怨,坐令泉石羞。
心期晚乃惬,俗驾我尚优。
胜具学支许,奇踪非陵刘。
时哉山梁雉,乐矣濠上鯈。
聊追兴公赋,不叹柳子囚。
招招知音子,为我同声讴。
孙应时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7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姜夔〔宋代〕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晁错论

苏轼 苏轼〔宋代〕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