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画鹰

杜甫 杜甫〔唐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注释
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兔: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简析

  《画鹰》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开头两句点题,含惊讶之意;中间四句正面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诗人的思想。全诗笔触细腻传神,章法谨严,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王维〔唐代〕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马嵬二首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