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鲍照〔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的际遇是既定的,怎么能行止间叹息、惆怅呢?
喝点酒来自我宽慰,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再多说什么。

注释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自宽:自我宽慰。
举杯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拟行路难十八首》题材不尽相同,当非一时一地之作。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这组诗当作于这个时期,此诗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
2、 王菊芹.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作年探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11-12,50

简析

  《拟行路难·其四》是一首杂言诗。此诗前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当时社会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抒写了其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其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295篇诗文 ► 37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行路难

鲍照 鲍照〔南北朝〕

愁思忽而至,
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
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
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
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苦诗五首 其一 生苦

释亡名〔南北朝〕

可患身为患,生将忧共生。心神恒独苦,宠辱横相惊。

朝光非久照,夜独几时明。终成一聚土,强觅千年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从弟弘元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昔尔同事。
谓予偕征。
暌合无朕。
聚散有情。
我端北署。
子腾南溟。
申非授乖。
饮泪凄声。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