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秋望

杜牧 杜牧〔唐代〕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375
2、 严华银.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名句篇200(名师导读美绘版).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凋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外,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确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在庆·杜牧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简析

  《长安秋望》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并不在最后的“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诗人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欣赏了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全诗显露出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营造了清刚遒健的诗境。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 34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食

孟云卿 孟云卿〔唐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劝学

孟郊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碛中作

岑参 岑参〔唐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