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其东门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藉。
缟(gǎo 稿):白色;素白绢。綦(qí 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 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 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出其东门》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前二说,认为此诗非淫奔之诗,并断诗中“缟衣綦巾”者为主人公妻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简析

  《出其东门》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出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之人曲折委婉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颇具民歌风味和生活气息。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燧人钻木取火

佚名 佚名〔先秦〕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 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古史考》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路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邺民歌

佚名 佚名〔先秦〕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
决漳水兮灌邺旁。
终古舄兮生稻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衣铭

佚名 佚名〔先秦〕

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