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译文
是谁在构思打稿,画出一帧像荆浩、关同所作的图画?那夕阳下,分明是残山剩水,上面乱鸦千点落鸿哀怨,渔樵们谈论着盛衰兴亡的闲话。
我登高临远,也不禁为秋景悲伤,对着平原野草热泪盈盈而下。自古以来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风野火,也只是烧出鸳鸯双瓦。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帧(zhēn):图画的一幅。荆关:荆,指五代时画家荆浩;关,指荆浩弟子关同。荆、关均以山水画名世。
打稿:起稿。
历历:分明可数。水残山剩:同“残山剩水”,指亡国或变乱后山河残破景象。
此词大约写于顺治(清世祖年号,1644—1661年)末年或康熙(清圣祖年号,1662—1722年)之初。当时顾贞观到湖北的楚黄官署去探望姐姐顾贞立。其时清初社会动荡尚未结束,临水登山,更激发了词人的家国之痛,易主之悲,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此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描述触目所见之景,传达出心中的感伤之情。
首句作者以赞美口吻将河山胜景比作五代时大画家荆浩、关同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二句笔锋陡转,指出这美好景色已因历经战火而残破不堪。一扬一抑,伤时忧国之心毕见。“历历”句徒然一抑,战争给这大好山水留下分明可数的伤痕:处处可见残破之状。“乱鸦”三句,是对残山剩水的渲染和补足,渲染出离乱、饥馑、荒寒的冷色调,加深了山河衰败,民众流离的感叹。末句虽没有道出渔樵对话的具体内容,但易代之悲,破国亡家之痛已是不言而喻。
词的下片,则重在抒情,抒写出“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