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马致远〔元代〕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参考资料:完善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109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中,马致远和许多文人作家一样,不满当时蒙古贵族腐败、落后的统治,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合流,远疏科举,放浪江湖。他晚年求仙觅道、消极避世,在辞官归隐的时候写下这首小令。

参考资料:完善

1、 田军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08
2、 老弓等编著·元曲精华: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02

简析

  这首散曲描写的是江滨黄昏时分的雪中景色。此曲首句点明时间,第二句写雪景,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而后把镜头推近,由满天飞雪集中到江边。那位不畏严寒、秉性高洁的钓鱼人,正是作者精神格调的象征。全曲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其寥寥几笔便传达出景物的神态,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

赏析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

展开阅读全文 ∨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79篇诗文 ► 15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题情·其一

任昱 任昱〔元代〕

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芳春·秋望

乔吉 乔吉〔元代〕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叶不禁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泰山

张养浩 张养浩〔元代〕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