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岳王坟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 其三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忽听使人惊,空山迸一声。能令草树里,齐作秋虫鸣。

暂与松风远,还同石涧清。曲终人欲散,纤月照南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夕咏冰灯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
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日本刀歌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丝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荇。

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囧囧。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

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淘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持此月中斫桂树,顾兔应知避光景。倭夷涂刀用人血,至今斑点谁能整。

精灵长与刀相随,清宵恍见夷鬼影。迩来鞑靼颇骄黠,昨夜三关又闻警。

谁能将此向龙沙,奔腾一斩单于颈。古来神物用有时,且向囊中试韬颖。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夹竹桃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桃竹旧传生碧海,竹桃今见映朱栏。春至芬香能共远,秋来花叶不同残。

疏英灼灼分丛发,密蕊菲菲对节攒。不信千年将结子,错疑竹实待栖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穹庐元以射雕称,一骑常先万马腾。
意气肯甘胡地老,勋名终属汉坛登。
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归自虏中还破虏,古来名将亦谁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永庆寺示诸友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村墟正三月,春服领春风。飞鸟机心外,青天佛眼中。

观心犹是障,齐物亦非同。何处参真诀,颜生昔屡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夕皇甫膳部见过索观鄙作留夜坐

唐顺之 唐顺之〔明代〕

蓬扉春色遍,柏叶夜筵开。愧乏凌云赋,徒烦结驷来。

疏钟出长乐,明月照章台。痛饮须投辖,何言兴尽回。

信陵君救赵论 任光禄竹溪记 岳王坟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 其三 元夕咏冰灯 日本刀歌 咏夹竹桃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 游永庆寺示诸友 春夕皇甫膳部见过索观鄙作留夜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二 永年公馆夜宿 剑井行时有白气属天 和咏雾中榴花 题清溪庄三首赠顾副使 其二 峨嵋道人拳歌 点苍山歌赠雪屏赵考功 囊痈卧病作三首 其一 庄中作 广德道中 淮上五日泛湖同蒋别驾世和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六 赠江阴陈君 密云阅兵作 病中秋日作四首 其二 病中秋日作四首 其一 病中食江鱼作自海寇乱此鱼不至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 送莆田方生自宜兴归应试 题刘蕡祠 卢龙行咏田畴 狂歌行赠孟中丞有涯 游嵩山少林寺 廉使廖东雩丧后开所惠地黄酒临 山居 游塘候巡公四首 其四 三沙抱病夜坐柬默林督府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二首 其一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三 寄周中丞备御关口 游阳羡南山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一 赠山阴陈千户病卧毗陵三首 其 寿王生革母 赠袁御医芳洲 送王侍读赴南都 泛黄河 山行即事 望太行 十五夜旅怀 夜霁 禁中遇雨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二首 其二 过清溪庄值主人不在 同褚生滔徐生大复夜过城濠水榭 同褚生滔徐生大复夜过城濠水榭 送孔上公助祭太学归阙里时赐衮 送蒋尉赴金华 答陈编修约之柏乡见寄 送莫子良擢举东归 送陈学官往福宁州 送何学官往金坛 送王生归蜀 休沐家居简陈约之 送蒋藩幕赴闽中 送李推官赴高州 送焦提学往贵州 雨霁约孟有涯中丞游山孟先出郭 息中山亭子 泊舟郭外有感 病中试新茶 宿游塘书怀二首 其二 宿游塘书怀二首 其一 𡵒亭遇盗次韵 题陈渡庄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 济上别钱副使 寺中访后渠崔侍郎不遇次韵 送王舍人往昆山为顾相公营墓 送陆舍人调辽府长史 送沈君守宁波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 送黄翠岩赴松江推官任 得薛君所寄三游纪兴刻中有杨方 送董两峰应举 次韵答张户部羽卿 赠宜兴张医二首 其二 赠宜兴张医二首 其一 送李文与赴河南郡倅任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 其二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 其一 次韵赠陈后冈 丹阳别王道思三首 其三 丹阳别王道思三首 其二 送胡主事榷税荆州 赠春岩王尹朝京 赠王潼谷出守保定 送王良医往岷府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 游马迹山宿许道士房有赠二首 游马迹山宿许道士房有赠二首 谢病赠别高参政子业 暮春游阳羡南山四首 其二 暮春游阳羡南山四首 其一 题阎泉川副使庄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 其二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 其一 同林尹游会真庵 村居二首 村居二首 夜宿王氏庄 村夜 铜雀台二首 其一 挽张舍人二首 其二 挽张舍人二首 汲县谒比干墓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 送高行人使琉球 送项膳部迁之南行兼呈刘祠部 送黄参政赴陕右 潞河别林汝雨提学浙江 送张学士归蜀省亲 题张学士阳峰卷 题张学士仰宸楼楼藏赐书 咏崔后渠书屋 龙泉寺怀顾南田使君顾以公事不 览任少海吏部庆都留题怅然怀人 送人上陵作 送施贡士子羽南行 答周约庵中丞九日栾城道中见赠 送周云卿之任通山 送樊大夫会朝长至 朱仙镇观岳将军庙 吕翁祠堂 张相公寿诗 龙泉寺对雨 游龙门 登毗卢阁 午日庭宴 南苑 宿七家岭驿次壁间韵 谒夷齐庙二首 其二 谒夷齐庙二首 其一 吴江三忠祠 其二 吴江三忠祠 其一 岳将军墓二首 其二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 其二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 其一 赠徐学琴六十大复之父 法慕庵六十暟之父 蔡南村寿诗 董进斋寿诗 壬子陆生南阳褚生滔赴试与之叙 壬子陆生南阳褚生滔赴试与之叙 寿诗 赠熊南沙郡倅入贺万寿节三首 赠熊南沙郡倅入贺万寿节三首 赠熊南沙郡倅入贺万寿节三首 常山怀罗念庵 赠王思东号王君祖为中舍 题徐君渊泉号 赠吴宾湖 赠冯午山提学 送人赴真定幕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 其二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 其一 赠郡倅纲运 赠山阴陈千户病卧毗陵三首 其 赠山阴陈千户病卧毗陵三首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八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七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六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五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四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三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二 周莲渠以诗问病次韵 题清溪庄三首赠顾副使 其三 题清溪庄三首赠顾副使 其一 赠王山人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二首 其二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二首 其一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四首 其四 丹阳别王道思 陈渡草堂 午日庭宴 赵州怀古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 奉命分祀孔庙作 秋夜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五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四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三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二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一 庆寿寺斋宿 顺义公馆次壁间韵 杨教师枪歌 赠俞虚江参将三首 赠俞虚江参将三首 赠都督万鹿园二首次思节韵 赠督府张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 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 题龙池庵(相传伏虎禅僧开山处 再游清溪庄值主人不在次韵 山庄闲居 送白尉往湖州 暮春游阳羡南山二首 题金山寺与僧惠杰 寄姜白二子 月下小坐书怀 夜上石塘岭关 入秋久矣余热尚在闰月十五日太 晓发喜峰 宿黄厓营 古北口城此城雄据山川盖徐武宁 石塘道中 山海关陈职方邀登观海亭作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南征歌六首 南征歌六首 南征歌六首 南征歌六首 南征歌六首 海上凯歌二首赠汤将军 海上凯歌二首赠汤将军 月夜渡蛟门 介溪相公见赠次韵 黄花镇拜圣诞 八月五日顺义道中望阙一首时近 谒夷齐庙 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 其二 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 其一 还姜白二子衣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 游遵化汤泉 度潮河 严介溪相公见示戊午纪年诗次韵 严介溪相公见示戊午纪年诗次韵 严介溪相公见示戊午纪年诗次韵 游塘候巡公四首 其三 游塘候巡公四首 其二 游塘候巡公四首 其一 有司查脚色二首 其二 有司查脚色二首 其一 读王遵岩所为拙集序文自嘲四首 读王遵岩所为拙集序文自嘲四首 读王遵岩所为拙集序文自嘲四首 读王遵岩所为拙集序文自嘲四首 纪梦 贺陈吏部父母荣赠二首 其二 贺陈吏部父母荣赠二首 其一 良友轩 茅亭 山池 山田 灵芬精舍 礼星台 迎仙馆 小虹桥 元阳洞 会远楼 苍翠亭 石丈 筠径 梅坞 松关 赴官扬州与左妹夫两弟鹤儿白婿 海上归来病手足疮兼血疾伏枕 三沙病后夜起玩月书怀 浙中流言王游击丧师二三千者又 题画 晓起观猫捕鼠 自述并赠曹君 赠曹星士一江号 自述赠写真毛君 题陈推官罗江号二首 其二 题陈推官罗江号二首 其一 赠王和尚住善卷 题宝华和尚卷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形式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