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译文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年又新增一岁。

注释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明天。

赏析诗人用浅近的口语,表达了除夕夜的寻常感受,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高适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二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今夜故乡的人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参考资料:完善

1、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191-192
2、 薛天纬注评.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113-114
3、 李元秀主编.《素质教育经典文库 三十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50

创作背景

  周勋初将此系于公元750年(天宝九载),根据是:“高适游踪虽广,然离梁宋而至远地,亦不过闽中、幽州、陇右、河西、剑南数地而已。高适至闽中时,年岁尚轻;次至幽州时,未及‘霜鬓’之年;至陇右、河西、剑南时,已甚得意,与此诗内容不合,故知此诗定作于第二次北上。”

参考资料:完善

1、 顾农,童李君编选 .《高适 岑参集》 :凤凰出版社 ,2009 :79-80 .

赏析

  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 聚,其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除夜作》是一首七言绝句。此的首句营造了一个凄冷孤寂的意境;次句转入诗人直白凄然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写乡思;末句“明朝又一年”点“除夜”之题,乡思之中更增岁月流逝、人生苦短之叹。此诗有别于诗人一贯浑厚雄放之诗风,语言平易自然,没有一句华丽辞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以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的满腔真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 436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