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出自唐代陈陶的《陇西行四首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朝君主夺回了东边的封地于是报告平安,却没有人在宫殿议论在边疆的士兵。
就算侥幸夺得了林胡地区,这些河荒戈壁的地方也是寸草不生。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在陇地多次看到边塞的青草,楼烦的羌兵换了新的一批。
一起来的人有的去世了,充满了离别之情,夜晚孤魂的哭声响彻旧的营帐。

生擒而获的匈奴士兵无穷无尽,驻扎在黑山军营的士兵对于龙蛇阵已熟知于心。
自从汉朝的公主远嫁匈奴和亲之后,胡地习俗已有一半与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组约作于唐宣宗大中(847—860)年间陈陶游学长安之时。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国事式微,战争频仍,边境不断遭受少数民族侵犯和骚扰。陈陶所处时代,战乱之惨酷频仍,已臻极致。这组诗无疑针对现实而发。

参考资料:完善

1、 秦似.唐诗新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682
2、 王筱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诗歌卷3).天津.百花文字出版社.1994.765
3、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84-785

简析

  《陇西行四首》是一组七言绝句,这组咏史边塞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穷兵旧武的侵略战争,主张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第一首诗借写汉朝之事来议刺唐朝的扩边政策;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在家中苦若相思并期待戍边战士回家的妻子和情人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沉痛控诉;第三、四首诗重点表现了战争的长期性,也表现了和亲政策对外来少数民族的汉化作用。全诗情蕴理中,思与境偕,耐人品读。
陈陶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123篇诗文 ► 20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