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运去 一作:远去)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可惜时运已经逝去,千里马何处才能遇上?力量已经用尽,蜀山之蛇怎能铲除!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华盖哭泣份儿。

注释
真珠:即珍珠。
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
蜀山蛇:此以喻宦官佞臣。
南薰曲: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
苍梧:传为舜埋葬之地。
翠华:皇帝仪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开头两句好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满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这样通过表面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好转,反而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去世之后。据新、旧《唐书·文宗纪》及《通鉴》卷二四三载: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到失败而“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而死。期望有成而“运去”“力穷”,勤俭求治亦无力回天,作者既伤悼文宗,又深虑唐王朝命势将颓,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

简析

  《咏史》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点明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诗人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全诗情调悲凉,诗人的身世之感与末世情怀交相促发激荡,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 58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裴迪 裴迪〔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诗后

贾岛 贾岛〔唐代〕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安吏

杜甫 杜甫〔唐代〕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