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白墓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公元799年年(唐德宗贞元十五),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5-86

简析

  《李白墓》是一首七言诗。此诗描写了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诗人凭吊之际,感慨万千,他对李白的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同时对李白生前的落魄和身后的萧条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形成了多重对比,包孕丰富,感慨深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80篇诗文 ► 137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施咏

王维 王维〔唐代〕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王维〔唐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 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长安道 一作:临长道)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 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