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毛泽东〔近现代〕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龙华喋血不眠夜:指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一事。喋血,血流遍地。
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赋管弦,指配上音乐。
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两公里。附近有山阴(今绍兴)人陆游吟诗处的快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亦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会稽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
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1937年,当鲁迅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延安举办了纪念会,毛泽东发表了专门的演说,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精神,称赞了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鲁迅。

  196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八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第一首以20世纪30年代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这一充满刀光血影的尖锐斗争场景为背景,反衬出鲁迅先生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气概。称颂鲁迅先生在阴森恐怖的环境里,毫无畏惧地以笔作刀枪,与敌人鏖战。

  第二首从精神文化渊源上发掘鲁迅先生与他家乡历史上爱国诗人陆游、秋瑾一脉相承的关系,赞颂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鲁迅精神得以升华。

  《七绝二首》第一首的起句盛赞鲁迅的广阔襟怀,远见卓识,以及坚如磐石的原则立场。大气包举,笼罩全篇。次句承转。“刀光剑影”一词形象地再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白色恐怖的严酷。“任翔旋”生动描写了鲁迅在文化“围剿”

展开阅读全文 ∨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山月

老舍 老舍〔近现代〕

岭南岭北画中游,翠柳轻风春色流。
画意诗情三万里,桃花细雨过芦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凉 1935年夏,客德国亚兴,答石声汉寄词

佚名〔近现代〕

忆京华清绝。尽年年、看尽花时,红酣碧洁。看到马樱无限好,十里长街开彻。

便归去、幽情自别。绿叠重门帘影暗,更廊长院静灯如月。

簪鬓底,有香雪。

而今倦向天涯说。对人家、河山美满,阵容胜铁。待展翻江腾海手,万木噤声候发。

但听得、莱茵呜咽。极目神州天渺渺,望云霄有泪空抛泻。

何以处,丹心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近现代〕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