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青坂

杜甫 杜甫〔唐代〕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嘱咐他们暂时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注释
东门:指青坂所属的县城东门。
太白窟:秦岭主峰,位于今天的陕西武功、太白诸县。这里说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饮马困难,条件极为艰苦。
黄头奚儿:安禄山的军队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进。青坂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房琯两次战役大败,死伤了四万余人,残余者不过几千人。这时杜甫沦陷在长安城中,听到这一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这两首诗所反映的都是这次唐军惨败的事实。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9

简析

  《悲青坂》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军队的驻扎位置,以及极寒天气下士兵们不畏艰难,于太白山的冰窟旁饮马的场景;颔联将视线转向敌方,展现了其凶悍与嚣张;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惨烈与荒凉;尾联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期盼。这首诗气体雄浑,既有对将士们的深情关怀,也是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边塞诗佳作。

赏析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锻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本来应该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本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绝对不可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

展开阅读全文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岑参〔唐代〕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画堂晨起

李白/袁绹〔唐代〕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