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译文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瑟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注释今逢:一作“从今”。

赏析诗人眼前的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诗人怀古慨今,沉郁感伤,直点现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刘禹锡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 一作:西晋)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注释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9-631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3
3、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4-825

简析

  《西塞山怀古》是一首七言律,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叙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出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其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颇具沉郁顿挫之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25篇诗文 ► 359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