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注释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赏析此句描写了深秋之夜词人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将词人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苏轼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市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长江边,故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王文诰《苏总案》:“壬戌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一说作于元丰六年(1083)。《孔谱》:“元丰六年。临皋亭在黄州城南门外江边,定惠院右侧水驿。”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简析

  这首词是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醉态。词人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他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触发关乎此生际遇丰富的联想。下阕抒写其酒醒时的思想活动,词人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倒不如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寄托了其磊落豁达的襟怀。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情思浪漫,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