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临江仙·寒柳

译文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冰雪、严寒的冷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

注释层冰:厚厚之冰。

赏析此句用杨花飘零无依的意象,渲染出悲剧的气氛,“层冰积雪”出自《楚辞·招魂》,点明词的主题——悼亡,塑造了一个凄凉悲戚的艺术境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一般关怀。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注释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层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关:这里是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飞絮飞花何处是”,咏柳咏柳,开门见山:柳絮呀,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花儿呀,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咦,说柳絮自然应该,毕竟是咏柳,可这个”花儿”是从哪里出来的呢?谁见过柳树开花呢?明明是咏柳,怎么突然出来个杨花呢?的确,杨树、柳树本是两种不同的树,但由于它们的种子杨花和柳絮都带有白絮能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纳兰性德写给亡妻的悼念词,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的发妻卢氏因难产夭亡,卢氏死后,纳兰性德追念不已。直到一年之后的冬季,一夜未眠的纳兰性德想起亡妻生前的音容笑貌,不由得悲从中来,创作了这首《临江仙·寒柳》。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张慧芸编译·中华国学经典 纳兰词·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09

简析

  这首咏物词名为咏寒柳,却语语关人,实为词人思忆其早逝的夫人卢氏。上片极为深情地写爱与恨、恶与美,读来摄人心魄;下片借寒柳进一步追怀往昔,悲叹“繁丝摇落”、“春山”长忆、“湔裙”不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怀念和挚爱。全词由寒柳起,而后形神兼备地描写其人,展现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和至真至深的追念,其格调清幽凄侧,感情诚挚深沉。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14篇诗文 ► 1119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