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出自清代蒲松龄的《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判断句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用“......也”表示判断)。
始悟为山市(用“为”表示判断)

省略句
与同人饮(于)楼上,(他们)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孤塔)高插青冥,(他们)相顾惊疑,(他们)念近中无此禅院和“孤塔”)。

倒装句
惟危楼一座(一座危楼,定语后置)。
见宫殿数十所(数十所宫殿,定语后置)。

赏析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初生阶段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发展阶段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

展开阅读全文 ∨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

  首先我们要知道山市的形成: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进行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进行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当你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与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象折断的中去的光线了。这样的现象叫做全反射。

  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总会引起一些折射,但这种折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一年(1672)夏天,三十四岁的蒲松龄高珩、唐梦赉等人同游崂山,非常幸运地在崂山辕岭看到了海市蜃楼。回来后,他和唐梦赉还分别写下《崂山观海市歌》、《崂山看海市》描述了这次胜景。作者家乡的奂山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号称淄川八景之一。此文即是作者记录了其家乡的山市奇景的一篇文章。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桂奎,冀运鲁编著.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 聊斋志异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10.第281页

名句赏析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起笔便写山市奇特,为“县八景之一也”,且数年难得一见。

  【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二变为宫殿。“碧瓦飞甍”展现出宫殿的宏伟壮观,有点明人看的清晰、真实。山市二字点名主题。

  【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三变为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这九个字,以虚代

展开阅读全文 ∨

整体把握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 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山市》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此文描写了“山市”从出现到幻灭的神奇景象,亦表现出人们从发现它时“相顾惊疑”的心情到全神贯注细观察的心理变化过程。全文篇幅较短,但描写细致入微,引人遐想;文字用语极其精炼,形象具体,结构严谨,读来一气呵成。
蒲松龄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7篇诗文 ► 237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